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齐黄34“南征北战”,成为中国审定种植范围最广的大豆品种
俗话说,“千里麦,百里豆”。由于大豆是短日照作物,对光照反应敏感,一个品种的适应区域往往比较小。如今,有一个大豆品种却打破了这一常规,推广范围扩大到全国20多个省份,不管是西北、华北、黄淮,还是华南、西南地区,都能够生长良好,还能实现高产。
“整个大豆生长期,天气特征情况不算好。前期是高温干旱,后期是高温和大雨,但从实打产量看,亩产还是超过了500斤,再一次证明了这个品种的抗逆性和丰产性。”王长峰种植齐黄34已有十多年,不管遇到怎样的天气特征情况,每年都能达到不错的产量。
中国是公认的大豆起源地。大豆,古称菽,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等记录。从古至今,人们常说的“五谷”中,一直包括大豆。如今,大豆依然是我国重要的粮油饲兼用作物,在保障国家粮油、饲料与食品安全中具备极其重大战略地位。
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多年来,大豆进口量从始至终保持高位。与大豆生产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大豆生产在产量、品质、种植效益等方面都有明显差距。加快大豆新品种研发,是提升我国大豆产能的关键一环。
齐黄34这个品种,在2012年、2013年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黄淮海中片审定,2015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随后又通过国家黄淮海北片、热带亚热带区以及江苏、四川和贵州等省审定,进入广泛种植阶段。
当时,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齐黄34主要育成人徐冉及其团队提出了“优化株型、提高单株生产力和籽粒品质、增强综合抗性和适宜性”的育种思路,并制定了“拓宽遗传基础、聚合优良基因、早代品质鉴定和多点多逆境鉴定筛选”的育种策略。
团队广泛搜集国内外种质资源,开展精准鉴定,采取阶梯杂交聚合优良基因的方法,先期创制了耐逆、高油、丰产的新种质86573-16;然后利用杂交组合优化选配模型,组配了诱处4号和86573-16的杂交组合,于2006年成功育成齐黄34。
徐冉说,最初的育种目标就是亩产300公斤以上,实现高产、优质、抗逆、广适。齐黄34历经30年的选育、综合鉴定、试验和示范推广,显示出高产、稳产,高蛋白质、高脂肪、高豆腐产出率、高腐竹产出率,抗病、耐旱、耐涝、耐盐碱、耐荫,适应性广,适合机械化收获的优良特性,特别是较好地解决了大豆高产与优质、高蛋白与高脂肪、高产与抗逆等矛盾。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渤海湾南岸,拥有大量的盐碱地。近年来,全省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结合,在推广一系列改良盐碱地技术基础上,加快选育耐盐碱粮食品种。2021年秋季,齐黄34在东营市垦利区盐碱地实打亩产302.6公斤,实现盐碱地大豆产量新突破。这个品种成为盐碱地大豆增产的主力品种。
从2012年通过山东审定以来,齐黄34审定种植范围逐步扩大。目前,齐黄34慢慢的变成了黄淮海、江淮、西北、西南、华南地区扩种大豆的主导品种,连续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带状复合种植和盐碱地种植的推荐品种。目前,这个品种也成为长城以南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2021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常汝镇说,近年来,他参与了齐黄34的6次测产,亩产全部超过300公斤,“齐黄34作为高产广适品种,下一步在黄淮海,以及西南、华南等地区,还有很大的推广潜力,这个品种也将在全国大豆生产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
黄淮海夏大豆产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3000万亩,占全国大豆面积的20%左右,总产约400万吨,是目前仅次于东北大豆产区的全国第二大产区。山东是黄淮海区域大豆主产省,也是国家大豆种业大省、加工大省和消费大省,在全国大豆产业链中占有较重份额。
今年9月20日,来自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齐聚济南,现场观摩了齐黄34千亩方和百亩方,并围绕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我们国家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研讨。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武杰在研讨会上表示,近年来,山东把大豆作为单产提升行动四大主攻作物之一,“扩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去年全省大豆播种面积扩大到348.6万亩,平均单产183.5公斤/亩,实打最高亩产369.7公斤,位居全国大豆高产竞赛第一名。下一步,全省将抓好核心种源、农机装备、耕地质量、农业节水等领域的协作攻关和转化应用,加强完善大豆单产提升“五步”技术路线,大力集成组装和示范推广大豆单产提升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为推进单产稳定持续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粮食实现高产的基础。齐黄34作为农业农村部多年的粮油主导品种,推广形式也在持续创新。今年4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青岛清原种子科学有限公司签订了齐黄34大豆品种独占生产经营权许可协议。下一步,双方计划共同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华南地区开展齐黄34的示范和高产创建,对示范和高产创建点进行跟踪技术指导、技术培养和训练,组织现场观摩、实打验收,召开区域性推广大会。同时推进在东北春大豆晚熟区和长江流域的试验、引种和扩区审定工作。
俗话说,“千里麦,百里豆”。由于大豆是短日照作物,对光照反应敏感,一个品种的适应区域往往比较小。如今,有一个大豆品种却打破了这一常规,推广范围扩大到全国20多个省份,不管是西北、华北、黄淮,还是华南、西南地区,都能够生长良好,还能实现高产。
“整个大豆生长期,天气特征情况不算好。前期是高温干旱,后期是高温和大雨,但从实打产量看,亩产还是超过了500斤,再一次证明了这个品种的抗逆性和丰产性。”王长峰种植齐黄34已有十多年,不管遇到怎样的天气特征情况,每年都能达到不错的产量。
中国是公认的大豆起源地。大豆,古称菽,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等记录。从古至今,人们常说的“五谷”中,一直包括大豆。如今,大豆依然是我国重要的粮油饲兼用作物,在保障国家粮油、饲料与食品安全中具备极其重大战略地位。
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多年来,大豆进口量从始至终保持高位。与大豆生产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大豆生产在产量、品质、种植效益等方面都有明显差距。加快大豆新品种研发,是提升我国大豆产能的关键一环。
齐黄34这个品种,在2012年、2013年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黄淮海中片审定,2015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随后又通过国家黄淮海北片、热带亚热带区以及江苏、四川和贵州等省审定,进入广泛种植阶段。
当时,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齐黄34主要育成人徐冉及其团队提出了“优化株型、提高单株生产力和籽粒品质、增强综合抗性和适宜性”的育种思路,并制定了“拓宽遗传基础、聚合优良基因、早代品质鉴定和多点多逆境鉴定筛选”的育种策略。
团队广泛搜集国内外种质资源,开展精准鉴定,采取阶梯杂交聚合优良基因的方法,先期创制了耐逆、高油、丰产的新种质86573-16;然后利用杂交组合优化选配模型,组配了诱处4号和86573-16的杂交组合,于2006年成功育成齐黄34。
徐冉说,最初的育种目标就是亩产300公斤以上,实现高产、优质、抗逆、广适。齐黄34历经30年的选育、综合鉴定、试验和示范推广,显示出高产、稳产,高蛋白质、高脂肪、高豆腐产出率、高腐竹产出率,抗病、耐旱、耐涝、耐盐碱、耐荫,适应性广,适合机械化收获的优良特性,特别是较好地解决了大豆高产与优质、高蛋白与高脂肪、高产与抗逆等矛盾。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渤海湾南岸,拥有大量的盐碱地。近年来,全省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结合,在推广一系列改良盐碱地技术基础上,加快选育耐盐碱粮食品种。2021年秋季,齐黄34在东营市垦利区盐碱地实打亩产302.6公斤,实现盐碱地大豆产量新突破。这个品种成为盐碱地大豆增产的主力品种。
从2012年通过山东审定以来,齐黄34审定种植范围逐步扩大。目前,齐黄34慢慢的变成了黄淮海、江淮、西北、西南、华南地区扩种大豆的主导品种,连续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带状复合种植和盐碱地种植的推荐品种。目前,这个品种也成为长城以南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2021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常汝镇说,近年来,他参与了齐黄34的6次测产,亩产全部超过300公斤,“齐黄34作为高产广适品种,下一步在黄淮海,以及西南、华南等地区,还有很大的推广潜力,这个品种也将在全国大豆生产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
黄淮海夏大豆产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3000万亩,占全国大豆面积的20%左右,总产约400万吨,是目前仅次于东北大豆产区的全国第二大产区。山东是黄淮海区域大豆主产省,也是国家大豆种业大省、加工大省和消费大省,在全国大豆产业链中占有较重份额。
今年9月20日,来自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齐聚济南,现场观摩了齐黄34千亩方和百亩方,并围绕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我们国家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研讨。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武杰在研讨会上表示,近年来,山东把大豆作为单产提升行动四大主攻作物之一,“扩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去年全省大豆播种面积扩大到348.6万亩,平均单产183.5公斤/亩,实打最高亩产369.7公斤,位居全国大豆高产竞赛第一名。下一步,全省将抓好核心种源、农机装备、耕地质量、农业节水等领域的协作攻关和转化应用,加强完善大豆单产提升“五步”技术路线,大力集成组装和示范推广大豆单产提升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为推进单产稳定持续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粮食实现高产的基础。齐黄34作为农业农村部多年的粮油主导品种,推广形式也在持续创新。今年4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青岛清原种子科学有限公司签订了齐黄34大豆品种独占生产经营权许可协议。下一步,双方计划共同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华南地区开展齐黄34的示范和高产创建,对示范和高产创建点进行跟踪技术指导、技术培养和训练,组织现场观摩、实打验收,召开区域性推广大会。同时推进在东北春大豆晚熟区和长江流域的试验、引种和扩区审定工作。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齐黄34“南征北战”,成为中国审定种植范围最广的大豆品种
俗话说,“千里麦,百里豆”。由于大豆是短日照作物,对光照反应敏感,一个品种的适应区域往往比较小。如今,有一个大豆品种却打破了这一常规,推广范围扩大到全国20多个省份,不管是西北、华北、黄淮,还是华南、西南地区,都能够生长良好,还能实现高产。
“整个大豆生长期,天气特征情况不算好。前期是高温干旱,后期是高温和大雨,但从实打产量看,亩产还是超过了500斤,再一次证明了这个品种的抗逆性和丰产性。”王长峰种植齐黄34已有十多年,不管遇到怎样的天气特征情况,每年都能达到不错的产量。
中国是公认的大豆起源地。大豆,古称菽,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等记录。从古至今,人们常说的“五谷”中,一直包括大豆。如今,大豆依然是我国重要的粮油饲兼用作物,在保障国家粮油、饲料与食品安全中具备极其重大战略地位。
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多年来,大豆进口量从始至终保持高位。与大豆生产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大豆生产在产量、品质、种植效益等方面都有明显差距。加快大豆新品种研发,是提升我国大豆产能的关键一环。
齐黄34这个品种,在2012年、2013年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黄淮海中片审定,2015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随后又通过国家黄淮海北片、热带亚热带区以及江苏、四川和贵州等省审定,进入广泛种植阶段。
当时,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齐黄34主要育成人徐冉及其团队提出了“优化株型、提高单株生产力和籽粒品质、增强综合抗性和适宜性”的育种思路,并制定了“拓宽遗传基础、聚合优良基因、早代品质鉴定和多点多逆境鉴定筛选”的育种策略。
团队广泛搜集国内外种质资源,开展精准鉴定,采取阶梯杂交聚合优良基因的方法,先期创制了耐逆、高油、丰产的新种质86573-16;然后利用杂交组合优化选配模型,组配了诱处4号和86573-16的杂交组合,于2006年成功育成齐黄34。
徐冉说,最初的育种目标就是亩产300公斤以上,实现高产、优质、抗逆、广适。齐黄34历经30年的选育、综合鉴定、试验和示范推广,显示出高产、稳产,高蛋白质、高脂肪、高豆腐产出率、高腐竹产出率,抗病、耐旱、耐涝、耐盐碱、耐荫,适应性广,适合机械化收获的优良特性,特别是较好地解决了大豆高产与优质、高蛋白与高脂肪、高产与抗逆等矛盾。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渤海湾南岸,拥有大量的盐碱地。近年来,全省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结合,在推广一系列改良盐碱地技术基础上,加快选育耐盐碱粮食品种。2021年秋季,齐黄34在东营市垦利区盐碱地实打亩产302.6公斤,实现盐碱地大豆产量新突破。这个品种成为盐碱地大豆增产的主力品种。
从2012年通过山东审定以来,齐黄34审定种植范围逐步扩大。目前,齐黄34慢慢的变成了黄淮海、江淮、西北、西南、华南地区扩种大豆的主导品种,连续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带状复合种植和盐碱地种植的推荐品种。目前,这个品种也成为长城以南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2021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常汝镇说,近年来,他参与了齐黄34的6次测产,亩产全部超过300公斤,“齐黄34作为高产广适品种,下一步在黄淮海,以及西南、华南等地区,还有很大的推广潜力,这个品种也将在全国大豆生产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
黄淮海夏大豆产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3000万亩,占全国大豆面积的20%左右,总产约400万吨,是目前仅次于东北大豆产区的全国第二大产区。山东是黄淮海区域大豆主产省,也是国家大豆种业大省、加工大省和消费大省,在全国大豆产业链中占有较重份额。
今年9月20日,来自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齐聚济南,现场观摩了齐黄34千亩方和百亩方,并围绕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我们国家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研讨。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武杰在研讨会上表示,近年来,山东把大豆作为单产提升行动四大主攻作物之一,“扩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去年全省大豆播种面积扩大到348.6万亩,平均单产183.5公斤/亩,实打最高亩产369.7公斤,位居全国大豆高产竞赛第一名。下一步,全省将抓好核心种源、农机装备、耕地质量、农业节水等领域的协作攻关和转化应用,加强完善大豆单产提升“五步”技术路线,大力集成组装和示范推广大豆单产提升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为推进单产稳定持续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粮食实现高产的基础。齐黄34作为农业农村部多年的粮油主导品种,推广形式也在持续创新。今年4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青岛清原种子科学有限公司签订了齐黄34大豆品种独占生产经营权许可协议。下一步,双方计划共同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华南地区开展齐黄34的示范和高产创建,对示范和高产创建点进行跟踪技术指导、技术培养和训练,组织现场观摩、实打验收,召开区域性推广大会。同时推进在东北春大豆晚熟区和长江流域的试验、引种和扩区审定工作。
俗话说,“千里麦,百里豆”。由于大豆是短日照作物,对光照反应敏感,一个品种的适应区域往往比较小。如今,有一个大豆品种却打破了这一常规,推广范围扩大到全国20多个省份,不管是西北、华北、黄淮,还是华南、西南地区,都能够生长良好,还能实现高产。
“整个大豆生长期,天气特征情况不算好。前期是高温干旱,后期是高温和大雨,但从实打产量看,亩产还是超过了500斤,再一次证明了这个品种的抗逆性和丰产性。”王长峰种植齐黄34已有十多年,不管遇到怎样的天气特征情况,每年都能达到不错的产量。
中国是公认的大豆起源地。大豆,古称菽,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等记录。从古至今,人们常说的“五谷”中,一直包括大豆。如今,大豆依然是我国重要的粮油饲兼用作物,在保障国家粮油、饲料与食品安全中具备极其重大战略地位。
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多年来,大豆进口量从始至终保持高位。与大豆生产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大豆生产在产量、品质、种植效益等方面都有明显差距。加快大豆新品种研发,是提升我国大豆产能的关键一环。
齐黄34这个品种,在2012年、2013年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黄淮海中片审定,2015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随后又通过国家黄淮海北片、热带亚热带区以及江苏、四川和贵州等省审定,进入广泛种植阶段。
当时,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齐黄34主要育成人徐冉及其团队提出了“优化株型、提高单株生产力和籽粒品质、增强综合抗性和适宜性”的育种思路,并制定了“拓宽遗传基础、聚合优良基因、早代品质鉴定和多点多逆境鉴定筛选”的育种策略。
团队广泛搜集国内外种质资源,开展精准鉴定,采取阶梯杂交聚合优良基因的方法,先期创制了耐逆、高油、丰产的新种质86573-16;然后利用杂交组合优化选配模型,组配了诱处4号和86573-16的杂交组合,于2006年成功育成齐黄34。
徐冉说,最初的育种目标就是亩产300公斤以上,实现高产、优质、抗逆、广适。齐黄34历经30年的选育、综合鉴定、试验和示范推广,显示出高产、稳产,高蛋白质、高脂肪、高豆腐产出率、高腐竹产出率,抗病、耐旱、耐涝、耐盐碱、耐荫,适应性广,适合机械化收获的优良特性,特别是较好地解决了大豆高产与优质、高蛋白与高脂肪、高产与抗逆等矛盾。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渤海湾南岸,拥有大量的盐碱地。近年来,全省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结合,在推广一系列改良盐碱地技术基础上,加快选育耐盐碱粮食品种。2021年秋季,齐黄34在东营市垦利区盐碱地实打亩产302.6公斤,实现盐碱地大豆产量新突破。这个品种成为盐碱地大豆增产的主力品种。
从2012年通过山东审定以来,齐黄34审定种植范围逐步扩大。目前,齐黄34慢慢的变成了黄淮海、江淮、西北、西南、华南地区扩种大豆的主导品种,连续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带状复合种植和盐碱地种植的推荐品种。目前,这个品种也成为长城以南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2021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常汝镇说,近年来,他参与了齐黄34的6次测产,亩产全部超过300公斤,“齐黄34作为高产广适品种,下一步在黄淮海,以及西南、华南等地区,还有很大的推广潜力,这个品种也将在全国大豆生产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
黄淮海夏大豆产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3000万亩,占全国大豆面积的20%左右,总产约400万吨,是目前仅次于东北大豆产区的全国第二大产区。山东是黄淮海区域大豆主产省,也是国家大豆种业大省、加工大省和消费大省,在全国大豆产业链中占有较重份额。
今年9月20日,来自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齐聚济南,现场观摩了齐黄34千亩方和百亩方,并围绕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我们国家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研讨。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武杰在研讨会上表示,近年来,山东把大豆作为单产提升行动四大主攻作物之一,“扩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去年全省大豆播种面积扩大到348.6万亩,平均单产183.5公斤/亩,实打最高亩产369.7公斤,位居全国大豆高产竞赛第一名。下一步,全省将抓好核心种源、农机装备、耕地质量、农业节水等领域的协作攻关和转化应用,加强完善大豆单产提升“五步”技术路线,大力集成组装和示范推广大豆单产提升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为推进单产稳定持续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粮食实现高产的基础。齐黄34作为农业农村部多年的粮油主导品种,推广形式也在持续创新。今年4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青岛清原种子科学有限公司签订了齐黄34大豆品种独占生产经营权许可协议。下一步,双方计划共同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华南地区开展齐黄34的示范和高产创建,对示范和高产创建点进行跟踪技术指导、技术培养和训练,组织现场观摩、实打验收,召开区域性推广大会。同时推进在东北春大豆晚熟区和长江流域的试验、引种和扩区审定工作。